高产广适糯稻“三峡糯1号”助力农民增产增收

发布日期:2022-11-08 浏览次数:


“高产广适糯稻‘三峡糯1号’的创制与应用”是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及重庆三峡农科所种子开发公司共同完成的又一科研成果。该项目来源之一系重庆市教委高职应用技术推广中心资助项目“高产优质抗逆糯稻新品种‘三峡糯1号’中试与示范”(项目编号:TG1310002),该成果2021年获度重庆市科学技术进步三等奖。

一、成果概况

该成果历时近10年,针对传统糯稻品种抗病性弱、抗倒性差、品种退化、产量较低及糯稻生产上种植面积小、不成规模、产业链短、生产效益较低等问题,以及重庆市糯米及其制品需从市外调入、成本高、糯米市场缺口极大的现状,开展品种创新、技术集成创新、品种应用创新。

该成果选用适应重庆特殊生态气候的抗病、丰产、优质的糯稻品种“高杆糯92-1-1”与“荆糯925”杂交,通过系谱选择,育成了高产、抗逆、广适糯稻新品种三峡糯1号,2010年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审定,审定编号为“渝审稻20100013”。该品种系重庆直辖以来第一个亩产500公斤以上的糯稻品种,高产与抗病有机结合的突破性品种,在重庆区试中两年产量均居第一位,比对照增产11.53%-15.67%,在重庆市梁平区和万州区的多个百亩高产示范片亩产567.4-587.7公斤。大面积生产上表现出抗病性强、抗倒伏、适合机收。

该成果围绕“三峡糯1号”开展了良种繁育、密度和施肥、高产机理等方面的系统研究,集成了高产高效的配套栽培技术,生产应用,获得了显著的增产增收效果。

二、影响力

重庆市科学技术研究院技术评估与转移服务中心组织专家对该成果进行评价认为,该成果在糯稻品种丰产性、适应性上实现了重大突破,创新性强,推广面积大,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应用前景广,成果总体达到国内同类研究的先进水平,在糯稻高产育种方面达国内领先水平。该成果建立了“产学研紧密结合”、“产加销协同创新”、“产业与扶贫共同推进”、“农旅融合”的产业化开发模式,延长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实现了“品种+产品+品牌”同步提高,促进了农民增收、企业增效,助推了脱贫攻坚。该成果获得了显著的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已在重庆、四川、湖北、贵州四省市推广应用面积893万亩,增产糯谷4.63亿公斤,开发出糯米、阴米、糯米汤圆粉、糯米高粱酒等系列产品,助推了重庆糯稻产业化发展,新增社会经济效益11.11亿元。